枞阳小学网站欢迎您!
天气预报:
 
关键词: 教育 春游 安全 雷锋 校园
您当前位置:枞阳县枞阳小学 >> 文章频道 >> 文章频道 >> 教师频道 >> 浏览文章

以画促写 写以润话

日期:2013/6/1 22:54:22 来源:四年级组 作者:陆爱谛 浏览次   【字体:

以画促写   写以润话

——浅谈写作训练在阅读教学中的融合

枞阳小学   陆爱谛  

 

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一篇作文中得以综合体现。它由字、词、句、段、篇构成章,再由写作技巧和情感构成文,合称“文章”。那么作文的训练如何开始?举个例子,一个只有几个月大的宝宝,她还没有牙齿,你要给她吃饼干,你给她一个整块,她根本无法动口;那么你只能把饼干掰开一小块、一小块,给她吃,她才会吃得津津有味。我们的学生就是那个没有牙齿的宝宝,语言、完整的故事情节就是那一块块饼干,我们应该把它们化整为零,像花瓣一样、像一滴滴春雨一样飘落在他们的心田,做到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。

不管是语言还是故事情节,它都来自一个又一个画面。画面是机械的、是原生态的、是没有情感的,复制的描写是苍白的。我们的作文,叙述的不论是高兴的、还是伤心的……,它都应该是唯美的。这份美源于情感,而情感的流露来自于语言,而语言又回归到了画面。

结合各学段特点,谈谈我的拙见:

一、低段:想象画面,积累语言

低段的看图说话开始了作文训练的脚步。我觉得这份说话到了老师的手上,可以再细致一点儿:从一个最简单的画面起步,并把它融合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。我们的目标很明确,首先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看懂画面;然后就是积累语言——不断的、大量的积累语言;这里的语言从一个个词语、一句句话开始,无需一段话、大段的语言。欲速则不达。中国的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活乏性,随意性、灵巧性,别把语言教死了。最后就是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。

如:《夕阳真美》一文,“太阳慢慢地往下沉”教师根据这句语言出现画面:太阳落山了。引导学生看画面,以原有的语言为跳板,让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。也许会有以下的语言:太阳慢吞吞地往下沉;太阳恋恋不舍地往下沉;太阳很不情愿地往下沉……可以再进一步打开学生的画面,出示:“太阳像       一样慢吞吞地往下沉。”也许会有“太阳像蜗牛一样慢吞吞地往下沉;太阳像老爷爷老奶奶的脚步一样慢吞吞地往下沉;太阳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慢吞吞地往下沉……”在这个基础上再跳出画面,再出示:“太阳       了。”也许会有:“太阳回家了;太阳想爸爸妈妈了;太阳工作一天累了,回家休息了……”这里我用了“也许会有”的字眼。其实孩子们的世界,又岂是我一个成人的视角所能感悟到的呢?但我相信他们眼里的世界更奇妙,更多彩,说出来的话更富有童真和童趣。在简单的画面引领下,学生的语言得以丰富;学生的情感得以体验,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碰撞,为作文的训练拉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序幕。

二、中段:打开画面,丰富语言

中段阅读教学中的写作训练,不再仅限于词语和句子,上升到了一段话的层面。这段话要从课文的画面中走来,走进学生的生活情景,只有那样才是灵动的,才会真正地走入学生内心深处的,才会有唯美语言的展示。在阅读教学中这就需要引入想象和回忆,做到情感的期盼和共鸣。

如前不久听到一堂《乡下人家》一节课,这篇课文是著名的书法艺术大师陈醉云先生写的。陈醉云先生在1962年就移居美国,所以“乡下人家”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幅幅美景,更多的是对家乡、对儿时生活的回忆,更承载着无法割舍的思乡之愁。我们在教学的时候,不能把原文的情感强嫁于情感空白的学生,让他们生硬地去接受这份景和情。更何况因为有了厚重的情感支撑,课文的语言简单、质朴,而且那是一个老人眼中的乡下人家。我们不能盲目地,脱离学生体验地去“教课文”,而要“用课文去教”。怎样找到与学生共鸣点,那就需要想象和回忆。

在教学“瓜藤攀檐”时,教师根据语言出现画面:瓜的藤蔓茂盛地附着在支架上,瓜藤又随支架顺势攀上了屋檐,一墙的瓜藤。教师用语言点拨:“眼前的一幕让你想到了什么?”每个人得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,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体验。有过瓜藤下生活体验的同学,不经意间淌入了回忆的小河——在瓜藤下乘凉、看书;偷吃过还未成熟的瓜……;没有生活阅历的同学,就进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间——那藤上的小虫子生活的一定很惬意,你看它有那么大的玩耍场地;那样的瓜藤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?……不管是回忆还是想象,那时那刻,时间就那样静静地交给了学生。一番的思维流淌之后,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汇报交流的平台,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会有新的收获,这收获也许来自于语言的获得;也许来自思维的激活;也许会有顿时的火花闪现。交流之后,老师需要做的不是急于让学生动手去写,而要再扶上一马,突出中段的学段特点,做到有扶有放,收放自如。再出示一些相关的语言片段,让学生品读,选择为自己所用的好词好句。此时可以让学生进入创作的环节。可能会有这样的片段:春天,春风唤醒了瓜种,瓜种钻破大地他*的口袋,吮吸着甘甜的春雨,一个劲地吮吸着、吮吸着……听,它在悄悄地生长……转眼间,夏天送来了炎热,不经意间,我惊讶了!瓜藤铺了一墙,在微风中,一墙的绿在荡漾,我偷偷地藏进了这片绿,好凉爽啊!也可能会有这样的片段:早上,在他*的“太阳都晒到屁股”的责骂声中,我睁开了惺忪的双眼。我很诧异,朝窗外一看,我并没有看到刺眼的阳光,看到的是一片阴凉。我好奇地跑向屋外,只见一墙的瓜藤,淘气地爬上了我的窗户。我笑了,笑自己太粗心,笑瓜藤给我带来的绿。……

就是这一份份的可能给了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空间和时间。当学生的习作结束时,老师千万别到此为止,最后一定要有充分地展示时间。写得好的同学需要展示,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肯定;写得不好的同学需要范文的指引。此时此刻,那乡下人家的瓜藤已不是陈醉云先生的了,而是由一个乡下人家的瓜藤演变成一片片乡下人家的瓜藤,而且都是“瓜藤有主“呀!学生从课文中走来,从自己的文中走出。语言有了积累,情感又多了一次体验,写作技巧又得到了扎实地训练。这样的写作训练没有流于形式,蜻蜓点水,而是真正落到了实处。

三、高段: 迁移画面,提炼语言

如果说中段的写作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是打开画面,那么在高段的阅读教学中写作训练就要提炼画面和迁移画面。低、中段的写作训练重在语言的积累,高段就要学习写作技巧的使用。一片好的文章离不开巧妙的写作技巧,它的应用才会妙笔生花。在教学中,教师要从全文的语言中,提炼凸显写作技巧的语言,把它还原成画面。

如《慈母情深》一文,文中的慈母形象没有太多的感人语言描写,有的只是简单的外貌和细节的描写,寥寥几笔就刻画了一个勤劳、善良、辛苦的母亲形象。让我感动的是这些片段:背直起来了,我的母亲。转过身来了,我的母亲。褐色的口罩上方,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,我的母亲……母亲说完,立刻又坐了下去,立刻又弯曲了背,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,立刻又陷入了忙碌……这两处外貌和动作的描写是呼应的,一起一落,看似只有简单的记叙——母亲一连串的动作,却饱含了一对母子的无限深情。这份浓浓的慈母情深就徜徉在那一声声“我的母亲”、“立刻”之中。引导学生在脑海里给第一幅画面来个慢镜头,让学生深深地体会“我”当时的惊讶和震撼,所以才有了那一句句的“我的母亲。”让学生给第二幅画面来个快镜头,感悟到母亲投入工作的速度之快。“立刻”、“立刻”、“立刻”。不是她没有话要和儿子说,而是她没有那个时间,她要工作,她要赚钱养活孩子。

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,我们总是强调语言不要重复使用,遇到表达相同意思的地方,我们都要采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。这篇课文的表达上,使用了重复语言。因为在课文的学习中,我们很少见到这样的表现形式,所以我们要提炼这样的画面,对学生进行重复语言的写作技巧训练。在训练中,要学会迁移画面。创设情境:给你一枝特别漂亮的钢笔,那是你梦寐以求的,你将它视为珍宝,对它爱不释手。可天有不测风云,就在你收拾文具盒时,不知是哪个冒失鬼,不小心撞上了你,你手中的笔……学生可能接下去说:“我的笔从手中掉了下去;我的笔砸在了桌子上;我的笔弹到了地上;我的笔被一双无情的脚踩上了;我的笔‘粉身碎骨’了……”为了更能体现“我”的意外和担心,结合刚才语段的表现特点,对于这段话可以如何改编?学生进入模仿阶段,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反馈:从我的手中掉了下去,我的笔。一下子砸在地上,我的笔。一双大脚无情地踩上了它,我的笔。顿时“粉身碎骨”了,我的笔。那份牵挂、担心和伤心就在“我的笔”这三个字中得以淋漓倾吐。再以小练笔的形式,让学生自主创设情境,运用重复语言的表现技巧。对于一种新的写作技巧,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,它由认知到模仿、由模仿到初步运用、再到自主运用、灵活运用。就这样,点点滴滴的训练,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蓦然间生成。

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主角,当它粉墨登场时,我们的写作训练也要如影随形,他们之间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画面拉开了写作训练的幕布;画面丰富了写作训练的内涵,拓展了写作训练的外延;画面更润色了写作的语言。

上一篇:听课心得 下一篇:浅谈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

相关文章:

阅读排行
推荐文章
图片文章
参加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会
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充满魅力